1月6日下午,外國語學院董保華教授在博學樓H217作了題為“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語教師科研素養的生成路徑”的報告,外國語學院部分院領導和教師聆聽了本次報告。

董保華結合當下新文科建設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與外國語學院教師提高科研能力的現實需求,闡明了科研素養的重要性,進而從四個維度闡述了科研素養的內涵。他強調,基于“新文科”的“新”體現出的“大文科”和“文科+”特征,高校外語教師的科研素養可大致表述為問題意識、協同創新和科研態度三方面。問題意識可簡述為能用一句話概括自己研究的能力,是科研能力的最直接體現,不僅關系科研成果是否對接前沿研究和國家需求,也關系到科研成果能否順利形成。隨后,董保華從宏觀上的知識體系構建、中觀上的借鑒他人、微觀上的實現小我三個層次探討了科研素養的生成路徑。特別提到了研究成果價值自我評估的庫恩范式框架,認為做科研時應以該框架為參照,從而促進學術成長和成果的發表。
在討論交流環節,董保華還分享了一些他在做科研時經歷與經常使用到的軟件。與會老師互動積極,討論熱烈,均表示收獲頗豐。本次活動是本學期外國語學院開展的博士系列論壇的第三講。外國語學院旨在通過博士論壇和校外專家講座兩個學術平臺推進學院學科建設、提升教師科研能力。